全国服务热线 13641824105
公司新闻

张江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及产业布局

发布时间: 2024-12-25 12:19 更新时间: 2025-01-27 09:00

张江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及产业布局  

一、张江科学城概况  

(一)区域定位与优势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科学中心、自主创新示范区、浦东引领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  

交通枢纽优势:一小时内可通达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火车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南站、上海东站等各个交通枢纽,地铁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包括地铁2号线、11号线、13号线、16号线、18号线以及在建的21号线等,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人才流动、物资运输和企业商务往来,加强了张江科学城与国内外的联系,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产业发展现状  

先导产业集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发展迅速,注册企业众多,其中集成电路企业25800+家,生物医药企业181家,人工智能企业105+家。拥有大量的外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如7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创新人才资源丰富,从业人员总数达499,0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3,000+人(生命科学领域94000+人),归国留学人员20,000+人,硕博占比在生命科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分别为12.48%、21.86%、23.48%。  

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特色  

产业规模与增长:2023年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营业收入达1630亿元,同比增长23%,占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较大比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企业与机构实力:吸引了全球制药巨头和医械强企入驻,如全球医械企业中有多家在张江布局,国内众多头部企业也在此集聚。拥有15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包括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药学院、交大医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同时,建有12个大型科学设施,如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以及20+个生命健康类GOI,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张江生命科学产业生态  

(一)科创策源体系  

大型科学设施支撑:拥有多个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羲和1号、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这些设施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条件,有助于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  

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15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机构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为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各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临床资源赋能产业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君爱康复医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医疗资源(含共建合作)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加速了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进程。同时,2024年9月20日成立的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进一步整合了临床研究与队列建设、转移转化与投资、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等资源,推动了成果转化和临床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产业集群发展  

跨国巨头与国内头部企业引领:全球医药巨头如GSK、Roche、AstraZeneca、强生等,以及全球医械强企如SIEMENSHealthineers、Abbott、Medtronic、GEHealthCare等在张江布局,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化视野。国内头部企业如上海医药、扬子江药业、恒瑞-盛迪、荣昌、翰森制药、先声药业、百济、济民可信、康方、威高、安图、蓝帆等也在张江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开放平台促进创新合作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强生JLABS@上海、罗氏中国加速器、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拜耳全球生命科学共创平台、礼来中国创新合作中心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合作机会,加速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生命健康基金与融资平台:礼来亚洲基金、泰福资本、通毓、6DimensionsCapital、和承、盈科资本、SEQUOIA、杏泽资本等高瓴资本等众多生命健康基金和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累计直投项目145+个,合同投资额45+亿元,认缴金额3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过6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成长壮大。  

(三)创新成果显著  

新药研发成果突出:550+个1类新药临床在研,其中38个申请上市,110个进入临床III期,25个获批上市,占上海11%,占全国一定比例。近三年来,1类新药累计临床II-III期229个(40%在海外开展临床),展现出张江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医疗器械创新成果丰硕:累计上市创新医疗器械28个,占上海56%,占全国10%;近三年累计获批三类医疗器械145个,占上海31%,占全国11%。在细胞与基因产业、先进医疗器械、AI智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获批上市CAR-T细胞药品2款,占上海超65%,占全国40%;拥有碱基编辑体系底层平台性自主知识产权的碱基编辑器等。  

(四)赛道布局全面  

细胞与基因产业蓬勃发展:上下游企业达100+个,涵盖基因编辑、CAR-T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测序、干细胞治疗、基因替代疗法、核酸药物、溶瘤病毒等领域。已获批上市CAR-T细胞药品2款,多个基因产品在研,如全球SMA基因疗法在张江开启中国布局,mRNA递送CAR-T治疗实体瘤在研药物等,推动了细胞与基因产业的快速发展。  

先进医疗器械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的医疗器械创新集群,涵盖植介入器械、微创电生理、体外诊断、医学高端装备等优势细分领域。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如仁度生物(RNA分子诊断股)、凯利泰(国内家A股骨科上市公司)等,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营销物流金融平台、孵化器/临床前CRO等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AI智药领域创新活跃:张江科学城AI+医药领域企业总数占全国28%,占上海80%,其中44%的企业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企业通过AI技术驱动新药研发,涵盖小分子、大分子等多种药物类型,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筛选优化、临床试验优化设计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显著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如英矽智能的ISM001-055项目,18个月/260万美元(靶点发现-PCC),节省了约66%的传统药物研发时间、90%的传统研究成本。  

合成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由赵国平院士领衔,致力于推动合成生物学在大宗化工、医美、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如CellX、CommBio、DELONIX等,有望在药物递送、脑机接口、新型疫苗和疫苗佐剂、核药、蛋白降解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产业空间布局  

(一)园区规划与功能定位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一期与二期(孵化+生产):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孵化和生产空间,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如Roche、DachiSankyo、三生国健等。  

创新药产业基地(生产):专注于创新药的生产,具备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工艺,为创新药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部园(研发+总部):为企业提供研发和总部办公空间,吸引了大量企业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入驻,形成了产业的研发核心区域,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创新和资源整合。  

机器人谷(AI+制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制药产业,推动制药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如直观复星、微创机器人等企业在此布局,开展AI+制药相关业务,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质量。  

医谷・青黛湾(研发+生产)  

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聚焦高值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AI智能设备、康复辅具等医疗器械产业,提供研发、生产、办公等多功能空间,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推动智能养老产业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研发+生产):作为浦东新区区级特色产业园区,聚焦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植介入器械以及智慧康复器械,打造国际性医疗器械产业高端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建设用地27917m²,容积率2.00,建筑层数包括1栋6层(配套商业及公寓)和5栋4层(厂房),地上建筑面积57860m²,建筑密度51.9%,层高1F7m,2F5.1m,3-4F4.8m,地下建筑面积21953m²,绿地率20.0%,车位560个,用地性质M1,电200w/m²,承重首层1000KG/m²,标准层500KG/m²。单幢总建筑面积6000-12000㎡,租赁单元面积500/1000/2000㎡,2800-14200㎡,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细胞与基因产业园(研发+生产):专注于细胞与基因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汇聚了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细胞与基因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二)产业协同与配套服务  

各园区之间相互协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从研发、孵化、生产到销售、服务等环节,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产业联动。同时,配套的商业、公寓、公共技术平台、物流金融平台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产业政策与创新环境  

(一)政策支持体系  

浦东与张江专项政策:《上海市张江科学城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浦东新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操作细则》等政策,为张江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产业规划、创新激励等方面的保障,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  

上海市级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从宏观层面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政策优惠和改革创新空间,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力。  

其他支持政策:包括《市经信委、市科委、市科创办关于印发〈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征集的通知》《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海关上海市经信委关于试点开展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的公告》《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在创新产品推广、支付机制改革、进出口监管、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创新人才政策  

落户政策优惠  

直接落户条件:博士或具有职称的人员;在重点机构工作满1年,并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或在重点机构工作满2年,并具有本科学历学位的技术人员,可申请直接落户,吸引高端人才流入。  

居转户年限缩短:落户张江科学城区域范围内用人单位所需各类人才,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年限由7年缩短至5年,其中对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缩短至3年,加快了人才的落户进程,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补贴与资助  

“明珠计划”项目补贴:按50%金额≤1亿元,安居支持300㎡/人或3万元/人/月,资助200万元/人,对高端人才给予了高额的项目补贴和安居支持,鼓励人才开展创新项目研究。  

留学生创业资助:海创之梦给予每家50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海创之星给予每家30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支持留学生创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创新突破举措  

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享有药品的所有权,可自行生产或者委托给其他符合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促进了药品研发与生产的化分工,提高了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注册证,并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降低了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的生产门槛,加速了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进程。  

监管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在张江跨境中心内“一站式”完成抽单、报关、报检、关检联合查验、提货等通关手续,通关时间可缩短至6-10小时,提高了跨境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便利化: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推进联合监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办理通关手续,保障了生物医药研发所需特殊物品的及时供应,提高了研发效率。  

试点改革探索产业新模式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对于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且临床急需的生物制品,或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创新生物药采用分段生产试点,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临床需求。  

细胞基因产业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开展人体细胞、基因技术研发和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了细胞基因产业的发展。  

医保与商业保险试点:联合商业保险机构、创新药企业,设计方案开展案例试点,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试点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探索创新药的支付新模式,提高了创新药的可及性。  

张江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及产业布局通过完善的产业生态、优越的政策环境和持续的创新突破,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创新高地和发展引擎。

联系方式

  • 地址:张江科学城龙东大道3000号张江集电港1号楼
  • 邮编:200126
  • 电话:14782587574
  • 联系人:李平
  • 手机:13641824105
  • 微信:of7027
  • QQ:921681550
  • Email:2812670843@qq.com